您的位置:首页 > 郫都新闻 > 详情
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 勇担使命接续推动郫都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以“档案+”赋能乡村振兴建设的郫都实践
来源:​​天府郫都    发布时间:2022年09月28日 16:13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成都市郫都区战旗村视察,殷切嘱托“乡村振兴要走在前列、起好示范”。四年来,全区上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成都及郫都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勇担使命,勠力前行,全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郫都答卷。成都市郫都区档案系统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批示为根本遵循,主动作为,创新发展,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档案存史资政育人使命,以“档案+”赋能乡村振兴建设,为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贡献档案力量。

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础。深入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郫都区结合实际,出台了《档案服务乡村振兴十条措施》。围绕基层治理建立健全村级档案管理机制,推进档案管理服务规范化,结合数字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村(社区)档案信息化进程,充实乡村文化数字资源库。围绕乡风文明、产业发展挖掘档案文化资源,为乡村经济增添文化气息,留住乡愁记忆。围绕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名人名家、地方特色产品等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档案,收集村庄历史文化、遗迹典故、红色资源,用档案声音讲好郫都故事,加强与文旅、方志、文博等部门联动,共同打造档案文化精品、文旅消费场景,活化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制作技艺传承,擦亮城市文化名片,扩大对外影响力,为留住乡村文化根脉奠定坚实基础。

实施档案强基工程,不断提升乡村档案工作规范化水平。制定《郫都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考评激励工作方案》,将档案工作规范管理作为乡村振兴示范村(社区)评价的重要内容,采取基础业务培训+专题培训、集中授课+现场观摩、主体培训+订单培训等方式,实现全区14个镇(街道)147个村(社区)档案管理人员业务培训全覆盖。及时召开全区乡村振兴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认定工作部署会议,规范认定标准、条件和程序,深入唐昌、安德、犀浦等镇村档案室开展上门指导40余次,完成安德街道、唐昌镇、红光街道、三道堰镇、德源街道41个村(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认定工作。搭建交流平台,围绕村(社区)档案资料归档工作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常态开展工作交流和答疑解惑,不断提升村(社区)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水平。

989a19e865313f5a89b4fbc012663e4.jpg

创新“档案+”赋能工程,不断提高乡村振兴软实力。充分发挥档案服务乡村振兴作用,深入挖掘整理图文、音视频、实物等资料,启动“档案·忆乡愁”项目,推动乡村记忆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研、展览、开发及保护利用工作,以“档案+”赋能乡村振兴建设。

创新“档案+文旅”在唐昌镇文昌宫巷打造“档案·忆乡愁”档案文化展览墙,以“沿革变化”“古迹略览”“历史名人”“史海沉钩”等板块,呈现了古镇特有的风土人情和历史底蕴,助力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让游客在充满明清古风、民国韵味的碧瓦青墙、雕栏花坊、深幽巷院中,体味唐昌“七宫八庙”“崇宁八景”市井万象,品读崇宁百世先辈的文化智慧和古镇千年文化底蕴,把档案活化为体验民俗、发展旅游的“纪念馆”。创新“档案+村史馆”。助力建成三道堰镇青杠树村村史馆、唐昌镇战旗村村史馆,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旧时的农耕工具, 再现了原汁原味的乡村美景,为乡村旅游注入文化名片。编印《档案·忆乡愁》《廉韵蜀都》《蜀源》宣传画册2400册,将档案活化为记录历史、传承文化的“博物馆”。创新“档案+纪念馆”。充分挖掘馆藏红色资源,支持打造毛主席视察红光社纪念馆、吉祥寺、革命烈士纪念馆,加快建设战旗村退役军人之家,深化红色基因传承,让红色文化融入乡村振兴建设,成为乡风文明的“加油站”。创新“档案+编研”。与区作家协会合作,编撰出版《郫都作家档案》,精选不同历史时期28位有代表性的作家、诗人的优秀作品,反映了郫都区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创作成长脉络和发展历程,为延续乡村历史文脉,丰富美丽乡村文化奠定了基础。编写《郫县豆瓣档案记述》,通过“文字+图片”形式记载具有300多年历史、享有“川菜之魂”美誉的郫县豆瓣的起源发展、生产工艺及非遗传承等,用档案留住家乡味道,用档案记录百年品牌记忆,助推川菜产业发展。

实施档案惠民工程,不断丰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能光看农民口袋里票子有多少,更要看农民精神风貌怎么样”。近年来,郫都区档案部门主动作为,紧紧围绕中心、坚定服务大局、坚持创新理念,打破档案文化的高墙壁垒,让档案走进美丽乡村、惠及百姓民生。办好档案展览。以建国七十周年、建党百年重要活动和“6.9”国际档案日为契机,联合区委办、区融媒体中心等部门在郫筒街道书院社区、蜀都新邨社区,唐昌镇先锋村等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成就展、“百年历程 档案记忆”主题巡回展、馆藏红色珍档陈列展10余场,参观群众12400余人次。讲好档案故事。结合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的意见》,挖掘档案里的红色资源、“厚德”元素和蜀源文化脉络,通过编印《红色记忆—郫都党史人物珍闻》口袋读本,组建兰台志愿服务队,打造“兰台小讲堂”、“档案述清廉”品牌,走进村(社区)、学校讲好郫都廉人廉事廉史、红色家风故事,传播廉洁价值理念,弘扬风清气正主旋律,助推乡风文明。办好蜀源历史文化档案陈列展和廉文化档案陈列展,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并提供讲解服务,惠及群众20000余人次。同时创新档案利用,开通“云上展厅”,点击量超10000次。发布文创产品。开发和推广团扇、背包等档案文创产品20种,让档案赋能生活,推动档案文化融入公众日常生活,变得“接地气”。服务社会民生。深化便民措施,拓宽档案远程查询和共享服务渠道,探索“掌上查档”“一键查档”新场景,联合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年内建成战旗村退役军人档案信息自助查询点,打造家门口的档案馆。

探索“一户一档”模式,积极服务基层社会治理。通过摸底调查、制定方案、试点示范,在安德街道安龙村试点,探索以组分类,以户为单位,一户一档模式,收集完善村民参加保险、培训就业、颁证确权、享受福利、土地整理、分房协议以及反映村民家庭和个人情况等资料,制定档案整理方案,明确建档内容和标准要求,为全村800余户村民建立“一户一档”,对掌握村情民情、加强村级管理、化解矛盾纠纷、维护集体和个人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村级档案真正成为记载村庄发展历程的“村情库”、服务群众和基层治理的“即时贴”。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不负奋斗者。新的五年计划已经开局起步,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已列入了郫都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档案工作如何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还需始终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职责,全面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档案工作“四个好”“两个服务”指示要求,守住文化传承的根脉,让文化的火种成燎原之势点亮郫都美丽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