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郫都新闻 > 详情
多年保持100%达标!郫都全力推进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
来源:​​天府郫都    发布时间:2021年11月11日 16:00

日前,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一行来郫都区调研检查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实地查看取水口运行和水源水质情况,详细了解郫都区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通过调研,工作组对郫都全力构筑成都市饮水安全屏障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

水是生命之源

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

更是关系民生、意义重大

近年来,郫都区认真践行“两山”理论,坚决扛牢水源保护政治责任,以水源地建设“规范化”、风险防范“信息化”、环境监管“网格化”为抓手,建立健全水源保护长效机制,持续提升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水平,水源地水质多年始终保持100%达标,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做法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HJ773—2015)释义及典型案例》。

加强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沿徐堰河、柏条河、柏木河三条河道两岸建成全封闭防护隔离设施123公里;水源保护区内15座桥梁全部安装隔离设施、防撞柱和桥面污水收集系统;在水源保护区内部及周边设置各类标志标牌2964个……透过这组数据不难看出,郫都区不遗余力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建设。

近年来,郫都区实施生态保护修复,一、二级水源保护区内共搬迁农户1012户、3259人,关闭经营性单位103家;有序流转水源保护区内农用地1315.803亩,降低耕种强度;不断提升水源涵养功能,形成了以云桥湿地、净菊湿地等为代表的生态涵养湿地3576亩,水源防护林带547亩。

提升风险防范信息化水平

据了解,当前郫都在全省率先建成饮用水水源数字化管理平台,在水源保护区核心区域和重要节点设置视频监控点112个,建设水质自动监测子站6座、支流截污闸1座、应急物资仓库1座。

不仅如此,郫都还组建了一支百余人的生态环境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健全政府、部门、供水企业应急响应机制和处置流程,常态化开展水源地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形成集视频影像监控、水质状况监测和应急指挥监管于一体的智能化管理模式。

“生态环境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旨在充分发扬郫都生态环保人的铁军精神,锤炼过硬能力素质,增强担当实干本领,进一步提升生态环境应急、救援、服务能力水平,筑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

郫都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队伍由郫都生态环境局牵头组织、统一指挥,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平战结合、科学应对”为原则,合理划分调度、救援、监测、企业服务、水源协同、保障6个分队,配备水质应急监测车、防护服、活性炭、吸油毡等环境应急装备物资,成员均为该局环境应急、环境监测、环境执法、水源保护等岗位业务骨干,是防范化解生态环境领域风险的中坚力量。

△ 资料图

队伍主要担负环境质量监测预警、饮用水水源安全监管、环境风险隐患调查、企业服务保障等任务。在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开展调查监测,迅速采取处置措施,有效控制和消除污染,最大程度保障环境安全。

全力推进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

一面巨幅显示屏,多个监控画面同步显示出河道、路口、园区等实时场景,值班人员熟练地操作着电脑终端,密切监看各种信息,不时发出工作指令……当前,郫都通过“大联动、微治理”平台,以推动网格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为抓手,全面打通基层环境监管“最后一公里”,形成线上有人查、线下有人管的工作格局。

据了解,全区将饮用水水源一级、二级保护区划分为17个管理网格,实行区、街道(镇)、社区(村)、网格员四级联动监管,织密环境问题和风险隐患“发现——上报——解决”责任链条。

同时,郫都深化政府与民间机构、社会组织协作,积极探索基层“水岸共治”组团式服务,全区累计开展水源保护法律法规、水源地巡查管护、公民生态文明素质提升等宣讲培训200余场次,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水源保护,涌现出以唐昌镇永安村“巾帼护水队”为代表的先进典型。

△ 资料图

下一步,郫都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健全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长效机制,全力保障群众饮水安全,为高质量建设“科创高地、锦绣郫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郫都建设新征程贡献力量。

-END-

记者丨邓虹

图片丨郫都生态环境局、区摄影家协会、邓虹